聖誕節是一個普天歡慶的日子,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按使徒保羅的說法,這是「上帝在肉身顯現」的「大哉敬虔的奧祕」;按使徒馬太的說法,是「以馬內利」、是「上帝與我們同在」。使徒約翰則結合了這兩方面的說法:「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對一般信徒來說,似乎沒有比「上帝成為人、在肉身顯現」更大的奧祕和佳音了。但事實上,這只是聖誕的奧祕和佳音的一面。上帝確實令我們驚奇,聖誕帶來大喜的佳音,因為上帝不但成為人、在肉身顯現,祂更「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
「上帝成為人、在肉身顯現」當然是極大的奧祕,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對道成肉身的認知只是停留在一種靜態的耶穌「既是上帝又是人」。對神哲學上有興趣的人,或許還會進一步地探討和爭論,一個「既是上帝又是人」的存有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可能?
然而,信仰的深度並不在神哲學的玄思。聖經以上帝「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中間」讓我們更立體和深入地體會耶穌「既是上帝又是人」的「大哉敬虔奧祕」。借用瑞士神學家卡爾 · 巴特(Karl Barth)的說法,道成肉身是「上帝的兒子到遙遠地方的行程」(The way of the Son of God into the far country),是從天上到人間的遙遙漫長路,是上帝兒子親身下到我們的卑微處傳講並體現父上帝的無條件的愛。換句話說,道成肉身應該是一種動態的上帝對人的認同和執著:祂「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中間」。
聖誕讓我們意識到道成肉身並沒有迴避人類最卑微、最脆弱的起始點。我們的生命從胚胎開始,胚胎生命是我們生命最卑微、最脆弱的開始,乞求父母和社群所有成員的關注和愛護,給予空間和時間讓我們可以在母親的子宮裡得到安置、安全和孕育,直到期滿呱呱落地。雖然「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道成肉身卻從人的胚胎生命開始,在母親的子宮裡經歷那九個半月的黑暗而脆弱的存在,因此蘇格蘭神學家托倫斯(Thomas Torrance)強調,基督信仰對耶穌人性的探討必須追溯至其為我們眾人的緣故,滿有恩惠地與人完全認同,他雖然同時仍是生命的賜予者,卻願意謙卑虛己、在母親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的子宮中取了胚胎的形式和存在。[1]
有個律法師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回問他說:「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那人的鄰舍呢?」耶穌親身做為我們的榜樣,道成肉身成為我們的鄰舍:「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中間」。
道成肉身因此不僅是耶穌在本質上「既是神又是人」,而是他那令人難以置信的「與人同住同在」的一生:「許多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納罪人,又同他們吃飯。』」[2] 因此,耶穌在雅各井旁與曾經有五個丈夫的婦人談道,並容許一個有罪的女人的眼淚滴濕他的腳,又以嘴連連親他的腳。他對稅吏長撒該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須住在你家裏。」他不但與稅吏、娼妓和罪人同桌,更與將要否認他、遠離他、出賣他的門徒們共進逾越節的晚餐。他甚至被列在罪犯當中,與罪犯同釘十字架。最後,他沒有迴避死亡,而是「為我們的罪死了」、埋葬了。換句話說,甚至連死亡也不能把我們和道成肉身分割 。
跟隨耶穌腳踪的人因此也應該「與人同在、住在其中」。被稱為「瞓街牧師」的林國璋牧師於2012年2月發起「守護兄弟行動」,探望受政府在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掃蕩清洗行動影響的橋底露宿者。之後每逢週二晚上,林牧師更親自在橋底與他們同吃同睡、一起露宿,甚至當自己至親病重時,依然對他們不離不棄。在最近的一篇訪談中,他分享這四年半來對深水埗露宿者的關懷和守護,為了他們「出入監獄、法庭、醫院、甚至殮房」:「他們覺得我睡在這裏,這牧師是屬於我們的。」[3]
聖士提芬會創辦人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年僅22歲便隻身遠洋從英國來到香港,更進入當時「三不管」的九龍城寨,跟吸毒者、黑社會、街童、妓女做朋友,幫助他們認識耶穌,重獲新生。「曾有年輕吸毒者對她說,很多外國人到九龍城寨當義工,他們會唱歌、講道,但轉眼就飛回原居地過舒適的生活,但她卻留在城寨跟他們一起。」[4] 自1966年抵港以來,潘靈卓以基督的愛五十年不變地積極關心協助最低層的貧困港人,被譽為「香港德蘭修女」。
如何有意義地紀念和宣揚聖誕的奧祕呢?讓我們學習真正關心我們社群中的卑微的弱勢群體:進入他們當中,與他們同在,成為他們真正的鄰舍。讓飢者有食、裸者有衣、棄者有居、照顧病者、寬恕罪者、愛我們的仇敵。我們想要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樣一來,聖誕不就是大喜的訊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