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對人性的塑造

advent

2016年在風雲驟變的政局中即將過去,社會與教會身處在各種的對立與撕裂中,在絕望中尋找盼望成為不少信徒和教會在今年的將臨期(Advent)中默想的主題。

將臨期的拉丁文為 adventus,譯自希臘文的 parousia,意指基督的再臨或即將來臨,也成了教會禮儀年曆的開端。在這段期間,會友們以期待的心情開始準備迎接主耶穌基督的降生。「將臨」具有雙重盼望的特點,首先是紀念基督的第一次降臨人間;以省悟己罪和仰望的心體驗「救主降生」的恩惠,藉聖言和聖禮具體地重新體驗基督降生的救贖事實。其次是強調將臨期所指向的末世特色,在等待與渴慕中期盼基督的再來,引發信徒期待基督在歷史終結的光榮再臨,在將臨期的等待中,保持心中的喜悅與盼望,為天國的來臨預備自己、儆醒祈禱而虔誠度此生。將臨期的主要靈修動力,就在於盼望體現基督的救恩並期待祂快將再來。

將臨花環的象徵意義

教會在將臨期常於教堂內佈置將臨花環或將臨圈(advent wreath)。「將臨圈」就是用常青的樹枝編織而成的花冠,圈上安置四支蠟燭,傳統的象徵意義強調基督那真光,照耀「坐在黑暗與死亡蔭影下的人群」(路1:79)。圓形的花環圈象徵「時期已滿」基督就來到人間,也象徵上主的無始無終的永恒之愛。常青樹象徵永遠而活潑的生命。四支蠟燭代表將臨期的四個星期,每一週點燃一支蠟燭,象徵基督的降生帶給人們生命的真光,亦提示我們,基督降生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

每點燃一根蠟燭,有一個靈修主題。第一主日崇拜強調以醒悟與等待來預備心,第二主日則經由悔改見到美善與恩典的盼望,第三主日著重因救恩而來的喜樂,第四主日則進入主基督的平安。有的教會則用盼望、信心、喜樂、平安或是以信、望、愛和平安作為四週的默想主題。傳統上,將臨期中有三支蠟燭以紫色為主,象徵彌賽亞的君王尊貴,也同時預表基督的受難;第三個主日的顏色則轉為粉紅色,代表喜樂。到了聖誕當天,有些傳統在花環中央燃點一支白色大蠟燭,象徵基督已經來到我們中間。

盼望:創造人性

耶穌說:「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 10: 10)

盼望發自對黑夜的哀嘆,為黑暗呑蝕人性而悲傷。若是無情、自私、狂妄和自大無限制地擴大,社會就出現許多壓迫他者的深坑與吞噬他人靈魂的黑洞。受傷的心靈在憤怒中往往呼喚更深、更幽的黑暗,不再思念昔日的良善。將臨期中的盼望是向光明打開一扇窗,在禁閉的沮喪中醒視與敬畏神聖的存在!期待良善的心,等待神性的轉化和超越,讓不斷醜化人性的破壞力可以受到制衡。

盼望的想像得以超越現實的邪惡與人性的殘缺,引領人心轉向日光之上的神,看見祂是歷史的主,是運籌帷幄的神。在一個謊言處處,是非顛倒的時代中,依然堅持以敬畏的心明辨事實、以善勝惡,保存心中僅有的一絲光明,不容許上帝所賜的美善消逝於血氣鬥爭中。盼望在基督將臨中創建聖餐群體的人性,在高舉勝者為王的英雄主義前,聖餐群體強調同一身體的不同肢體,誰也不能向誰誇口;在為取勝而不惜逼入牆角的變局中,仍然因為敬畏神而尊重對手的尊嚴,甚至善待仇敵、留有餘地;在各自顧著為自己利益加以爭取與肆掠時,聖餐群體以犠牲和給予活出在基督的新造人性,這人性是將臨的基督賜給絕望者的聖誕禮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