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電影,因為在那個光影世界裡滿載著精彩的故事,描繪人世間無盡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也充滿對宇宙人生的想象。我也愛神學思考,因為在上帝的自我啟示裡,宇宙人生顯出它原本的意義,找到它應有的歸宿。看到精彩電影已是人生樂事,如果在觀影旅程中還能偶爾拾得一點點亮光和啟迪,與人分享豈不更有意思?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教父》一至三集雖是電影經典,但我卻是到最近才有機會一次過欣賞,看後深受感動,只能讚嘆世間竟有如此深刻動人的作品。《教父》當然是一齣描述黑幫的電影,片中充斥仇殺、暴力和血腥,但在暴力的表層下,卻訴說著有關救贖的信息。片中主角米高(Michael Corleone)出身黑幫家族,原本想過出污泥而不染的生活,拒絕涉足家族生意。但因為父親受襲垂危,才被迫臨危受命。他最重視的,就是怎樣在險惡江湖中保護家人和保障家族利益,為了對父親和家人的愛,他放棄了原先的信念,踏上黑暗的不歸路。為確保父親和家人安全,他悍然單刀赴會,親手鎗殺兩名對頭人。殺戮既起,就難以休止。最初是為保父命而殺人,隨後是為了家族存亡而連還剌殺黑幫對頭。到最後,當他對殺戮已經麻木不仁之時,他竟因親生兄長對家族的背叛而把他也殺了。但連他也低估了殺兄對自己將造成的困擾,這罪行從此如魅影相隨,時刻提醒他生命中最大的矛盾:他是為了愛家人才開始殺戮的生涯,但到頭來當殺戳成了習慣,卻奪去了他所愛的親人。殺戮雖非他的本性,但後來他已沉溺在其中,不能自拔。殺戮就像戴上一個面具,時日久了,面具蝕入了皮肉,就再除不下,成了他自我的一部份。
誤墮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米高的故事其實離我們不遠,多少時候,在人生路途上,我們所犯的錯,所種下的罪孽,起初豈不都是為了一些重要的價值或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或許某種處境會令我們覺得別無其他選擇,只能為了我們所珍惜的人和價值而闖入罪惡的網羅。而一旦闖入,人就會受罪網所牽累,越陷越深,網內的邏輯和勢力會越使我們倚靠它而存活。我們甚至會覺得,這網的伸延簡直是舖天蓋地,令我們尤如置身絕望的地獄之中,好像望不見任何救贖的可能。《教父》裡最令我感動的一幕,是描述米高跟充滿慈心的紅衣主教林伯圖(Cardinal Lamberto)見面(後來這位主教被選為新任教宗)。他本來是為生意的事來見這位主教,但這位主教卻敏銳地察覺到他內心的痛苦,所以問他是否願意做告解(confession)。平時果斷精明的米高,冷不防主教直探他靈魂深處,頓時不支所措,然後只能承認自己已經三十年沒有告解,而且也不知道應從何處開始。而更重要的,他深知自己過去數十年罪孽深重,他不相信自己堆積如山的罪真的能得著赦免。所以,他只能苦笑地回應主教:「‥已經三十年了,‥我‥我怕(若真的把自己的罪一一訴說)會花你太多時間」。主教知道他因為自己深重的罪孽而痛苦得不能自已,所以溫柔地回答:「為著拯救靈魂,我總會有時間(”I always have time to save souls”)!」這句話觸動了米高的心靈,但他一想起自己背負的罪孽,仍然不由自主的說:「我是無法救贖的了(”I’m beyond redemption”)」即使如此,主教已定意幫助他,所以仍勉力鼓勵他找緊悔罪的機會向他告解。被主教的愛所感動,米高毅然把自己一件又一件令人震驚的罪行向主教訴說,然後說到殺兄之罪,他就無法自已地跪在地上痛哭起來。看著這憂傷的靈,主教隨即給予他赦佑(absolution)。這樣的痛悔,米高從未經歷過。雖然人在江湖,要擺脫罪孽的惡果似乎很難,他還是發出心底裡向上帝的呼喊:「請給我一個救贖的機會,我不會再犯罪了!(”Give me a chance to redeem myself, and I will sin, no more”)」米高其後把家族生意交付侄兒,而他也深知道,雖然他想重獲新生,但他可能最終也逃不過殺戮所種下的惡果。果然,到最後仇家派殺手了結他,但取不了他性命,卻把他最愛的女兒殺害了。看著愛女死在自己懷中,米高只有仰天長嘯以發洩心中的悲痛。影片最後一幕,是年邁的他坐在故鄉寧謐的園子裡,靜靜地離別這個世界。
罪孽的追捕
看米高的一生,從踏足黑幫那刻開始,他就竭盡所能,即使不擇手段,也要阻止死亡和苦難臨到自己所愛的人身上。他以為靠自己的才智和膽色,就可帶領家族掙脫黑幫生涯的咒詛,轉往正行和光明之路。他看不透的是,他其實無法靠個人力量去拯救自己和家族,罪孽的惡果已大得遠遠超乎人能勝過的地步。用他自己的話去形容,他雖渴望脫離罪孽的追捕,但這種渴望是這個世界無法滿足的!(”But it’s not possible. Not in this, world”)。整齣《教父》最令我動容的,就是這種對人在罪網中無助復無望的深刻描寫。罪的勢力不單存在於黑幫中,也在政界中、商界中,甚至也在教會中,叫天下的人都無法脫離罪惡對自身的控訴。但同時間,在一切黑暗和悲劇背後,電影卻指向一條救贖之路—投向上帝的懷抱,在悔罪中得著赦免和新生。路易士(C. S. Lewis)在《天淵之別》(The Great Divorce)中描述的,正正是這樣的一幅救贖圖畫。惡(evilness)永遠不能發展為善(goodness),人也無法以惡去成就善。在天國裡,一點一滴的惡都務必去盡,那裡並沒有為罪留下絲毫空間。米高本是善良的人,他原本亦以為自己可以轉惡為善,但最後他知道自己是看錯了。而他的救贖,亦正是在他悔悟的那刻開始。或許在世人看來,他的下場始終走不出惡有惡報的框框,但其實他黑暗的人生已因著他的痛悔露出救贖的曙光。人即使在黑暗和自我封閉的地獄裡,只要他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意願,上帝還是能夠把他救贖出來。就像一堆爐灰即使只尚存一點星火,上帝還是可以在當中炊起熊熊的烈火。因此,在每個看似絕望的處境中,在每個封閉黑暗的國度裡,其實都有一度通向救贖的門,只是開門的鑰匙並不在人自我救贖的努力中,而在慈悲的上帝手上!
結語
三集《教父》都是史詩,把時代的面貌、人性的黑暗和掙扎都描繪得異常深刻動人,而第三集更進到人靈性掙扎的深處。真的,看著米高在第三集裡跪在地上痛哭悔罪的那一場,誰能不感同身受?誰不會在他面容上感受到人類生存的困境?誰能不被主教的慈悲所觸動?一齣電影能留下這樣的印象和餘韻,人生又能遇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