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回慈悲的季節

banner04

大齋期 (Lent,又譯作預苦期或四旬期)由聖灰禮拜三(Ash Wednesday)開始直到復活主日前夕共四十天,不包括當中的六個主日。它的起源是為了新加入教會者,在洗禮前後而預備的學習安排,後來也成為曾離棄信仰者,在復活主日前夕重申信仰並接受聖餐所準備的懺悔期。之後漸演變為教會年曆復活節前的懺悔期。在此期間,基督徒操練保持在神面前的安靜、內省、悔悟,並藉由讀經、禱告、分享、施捨,在神的憐恤之愛與赦免之恩中,更新自己的過犯,準備與教會群體歡慶復活節的盼望與喜樂。

農歷除夕夜,香港在一片互祝“猴年吉祥”的氣氛中,等待新年的到來。二月八日深夜,旺角出現警民激烈衝突,百多人受傷,許多人紛紛出聲譴責事件中的暴力行為。過往社會角力的暗湧,在此事件中再度以尖銳衝突的形式呈現。而大年初三就是大齋期的頭一天,在這充滿不安與紛擾的城市中,人人在各自的表述中,期待對前因後果說出個故事,但卻找不到互相聯繫的情節,也編不出一個祥和的開年圖畫。只見人與人形成更多疏離,社會產生的敵對多過對人的關懷與接納。

大齋期是一個回歸安息的邀請,呼籲躁動的心靈安靜下來,聆聽他人而不是忙於自我維護,省察自己而不是急於定罪他人,為自己的言行悔悟而不是細數他人的錯誤。從指點他人的角色下來,將眼光轉向重整自己,在改革外在環境前,先改變自己。當外在世界不平安,沒有人可以保證安定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從內心為自己設下一道保護牆,讓暴力與苦毒不在牆內躁動,停止讓仇恨侵蝕靈魂。

大齋期也是回歸慈悲的季節,首先給自己一個空間,體會靈魂深處的疲倦,感覺身處防衛中的日漸累積的焦慮,並傾聽內心不斷自我否定的控訴。再則給自己一份憐恤,意味著停止對自己身心靈的壓迫,學習善待自己,容許自己可以達不到標準,可以對自己失望,不用過度苛責的言論對待自己。最後給自己一份慈悲,讓自己休息一會兒,感受一日的陽光,吃頓簡餐,做一些遺忘許久的運動,體會自己的價值不在乎成敗,而在於蒙恩典與倚靠恩典。

大齋期是慷慨的分享時期,將注意力放在他人的需要上,而不是將眼光停留在自己的缺乏中。學習將所擁有的財物、幸福、智慧與他人分享,把握機會,刻意向敵對的人表達善意。分享帶出行動的正面創造力,當人跨出回收報酬的計算公式,少一些斤斤計較,多一分憐恤,不以維護自己、爭取己利為滿足時,反而會感到一種由內發出的自由,從服務他人而體會到另一種喜樂。這種生命會有渲染力,在人心漸漸冷漠的社會,鼓舞著他人也慷慨的付出。

大齋期是一段朝向甦醒的旅程,經過寒冬與幽谷後,疺力的心靈重新展現新的生命活力,麻木的情懷可以再次有感應,對人性的限制多了一份新的體會與接納。感悟的心會為春天的一棵嫩芽而喜悦,也為平凡的小事而感恩;對生活的種種苦難可以悲傷,也再度流出悲天憫人的眼淚。新的體會孕育出新的盼望,這盼望根植於對人深切的關懷與對美善的追求,這盼望不會被現實的醜惡所困住,卻引導行路的人找到再次展翅飛翔的方向。

您會如何安排今年的大齋期呢?耶穌說:“所有勞苦和背負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將使你們得到安息。你們當負起我的軛,向我學,因為我心地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將尋得靈魂的安息。要知道,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馬太福音» 11: 28-30;中文標準譯本)

願您在這大齋期找到安息、慈悲、分享和甦醒。

 

 

One thought on “歸回慈悲的季節

  1. “新的體會孕育出新的盼望,這盼望根植於對人深切的關懷與對美善的追求,這盼望不會被現實的醜惡所困住,卻引導行路的人找到再次展翅飛翔的方向。” 願香港在憤怒中能得著安息、慈悲、分享和甦醒.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