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意事件源起的人當會知道,近日成為輿論焦點的港大校委會洩密事件所以發生,是因為該會在處理有關大學副校長任命一事上極不尋常,乖離了其一向服膺的程序,兼且有明顯跡象讓公眾懷疑,事涉政治干預,其影響已危及港大以至全港學界的學術自由。雖經公眾多番勸喻,校委會仍一意孤行,在缺乏合理解釋的情況下,否決了一位深受校內人士尊重和信任,在業界也享有盛譽者的任命。在公義不彰,公器私用的背景下,有人選擇了洩密,把校委會議中的種種荒謬向公眾揭露。
黑箱作業這樣方便,校委會當然對光特別敏感,所以校委主席和部份涉事校委在洩密事件發生後,異口同聲指責洩密者道德淪亡,一些建制人物更認為輿論對洩密事情的容忍和同情,是缺乏廉恥的表現。近日校委主席更私自採取法律行動,要禁制一切披露校委會議內容的行為,其霹靂手段,可謂既狠且快!形象化一點說,這不正是光明與黑暗之爭嗎?黑暗不喜愛光明,所以一旦曝光,就老羞成怒,要把光明硬硬生生的擠出去,好讓自己幹起事來方便一點,舒服一點!我們不要忘記,大學設立的目的本來就是要追求和呈現真理。大學在眾人心目中一向是明德格物之廟堂,是社會良心彰顯之地;大學淪喪,則社會也淪喪;大學獨立自主,執著真理的性格,不僅是其自身存在之根基,更是社會福祉之所在。大學就像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之窗,若眼睛昏暗,全身也就昏暗了!
人為了保住利益、權勢或面子,在真理呈現之時選擇了誹謗,誣衊或以暴力對付,這是人性中的自戀和自我使然,聖經對此就有很深刻的描繪。施洗約翰,天國福音的先鋒,因著指責希律王道德上的錯失而被收監,最後遭斬首。(馬可福音6章14至29節)不要以為希律只是一個典形暴君,他其實也尊敬約翰;因著約翰的聖潔特質,希律不只愛聽他講道,對他的教導更是多有聽從,並且也保護他。最後希律痛下殺手,只因他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面子,要履行自己在得意忘形時對一個仇恨約翰的女子所許下的諾言。希律往常也對約翰禮敬有加,也曾顯出對真理的愛慕之情,但在關鍵時刻,充塞他腦海的,卻不是真理,而是對自我的迷戀和執著,最終導致他殺害約翰。他親手從裡面關上門,與真理一刀兩斷!
另一例子發生在耶穌基督身上。在耶穌三年傳道生涯裡,衪多次在當時的宗教領袖(文士和法利賽人)面前力陳真理,戮破他們的假面具,指出他們假冒為善的本質,也因此而跟他們結怨,最後甚至被送上十字架。跟希律一樣,宗教領袖們其實也感受到耶穌之權柄和能力,也知道眼前的是聖者。但在真理和封閉的自我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正如約翰福音所言:「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1章5節)他們在終極的真理面前,本有最好的機會去接受改變,但為了保存那黑暗的自我,他們最終選擇了謀殺真理!(他們只是想不到,真理雖然死了,卻竟又復活過來!)
從一個角度看,整個基督教信仰所描繪的,其實就是一個真理呈現和揭示的過程。要被救贖,人就要擁抱和向真理開放。為了保住自我而拒絕真理,甚至想謀殺真理,最終死去的只會是那個拒絕面向光明的自我,而真理則始終會照耀世界。真理揭示的過程在社會層面中也是一樣:在真理和真相受到扭曲之時,如果我們選擇的是沉默,甚至是加入扭曲的行列,那麼這個社會最終將自絕於真理和真相之外,沉淪於謊言和黑暗之中。或有人會說,社會沉淪又如何?我獨善其身就可以了。是的,真理當然有不同的層次和向度,但一個習慣了在社會層面上對真理不聞不問的人,真的就能在個人層面上服膺真理的召喚嗎?又或倒過來說,這個世界真有人能夠只在個人層面上堅持真理,而對社會層面上的真理就置若罔聞嗎?
我們不要輕看今次校委會事件。如果我們任由弄權的人顛倒是非黑白,如果我們對莫須有的罪名和所有荒誕的說辭視而不見,如果我們選擇屈膝在權力面前,如果我們任由大學這個追尋真理的地方被權力蹂躪而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則香港之沉淪將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