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比羚羊跑得快的獅子

banner01

非洲草原上有一羣獅子,由年老的獅子王帶領。牠的獨生兒子,獅子王子對人類文明非常嚮往。

牠覺得人類是世上最聰明的動物,因為人類發明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機器。有一天牠在草原上發現了一部滿載遊客的吉普車。車子的收音機正播放商科學院的講座:「草原上的獅子每天早上起來,一定要立志:『今天我一定要比羚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要餓肚子。』」

「羚羊每天早上起來,也一定要對自己說:『今天我一定要比獅子跑得快,要不然我就要會成為牠的午餐。』」[1]

「我們一定要力求進步,不可以滿於現狀,否則就會被世界淘汰,這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獅子王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又發現人類竟然以獅子為榜樣,更是沾沾自喜。興奮的回家向爸爸報告,豈料老獅子王聽了,只是回答說:「蠢材!羚羊這樣小,根本吃不飽。留給獵豹吃吧!我們打獵的對象是角馬和斑馬。你這小子,日常不參與打獵,只懂胡思亂想,才會有這麼蠢的建議!」

被爸爸駡作「蠢材」,小獅子自然是心中不快,牠暗地立志:「他日我成為獅子王,我一定要用人類的管理學去改革獅子羣的管理。如果我們像老爸一樣固步自封,就一定會被淘汰。」

一年之後,老獅子王真的老去了。小獅子願望成真,成了新獅子王。牠成了獅子王之後,實行大改革:「我們以前,早上打獵。吃飽以後,下午就睡午覺。這樣真的是太懶了!如今草原的生態大不如前,我們一定要比以往加倍的努力,才不會被淘汰。從今以後,我們分兩次打獵。早上打獵以後,不要睡午覺,下午再出動。食物多了,我們的獅子羣會更健康,更強大!」

母獅們聽到要加倍的工作,自然是不太高興。但新獅子王說話動聽,也姑且嘗試跟牠合作。非洲的下午天氣非常炎熱,在下午打獵的確比較辛苦。但和在早上打獵相比,下午打獵得來的,往往是青壯的獵物,因為青壯的獵物在熱天氣之下更快會中暑脱力。所以在下午加倍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新獅子王上任的第一年,獅子的數目大幅上升,獅子們也因飽食而健康強壯。新獅子王成了大英雄。

第二年,角馬和斑馬的數目趕不上獅子的食量,數目銳減。第三年,青草沒有以前的健康,因為動物的數目減少了,青草缺少了動物的糞便作肥料。

到了第四年角馬和斑馬幾乎絕跡,獅子們真的要開始狩獵羚羊了。那一年有很多的草沒有給動物吃掉,在旱季來的時候,草枯萎了。枯草有強酸性,破壞了泥土的吸水能力。

第五年的雨季,泥土的吸水能力不足,結果洪水暴發。但水淹之後,水很快從地面上流走,沒深入的有滋潤土地。因為枯草仍然佔據了地面,新的青草也長不出來。

十年之後,那草原已經變了一片沙漠了。[2] 大部份的獅子不是餓死了便是離開了,失去了領土的獅子王四處流離,最後被一輛載滿獵人的吉普車發現。獵人們活捉了獅子王,把牠高價賣給動物園。最嚮往人類的獅子王結果成了人類的囚奴。

現代資本社會說:「Greed is good」,[3]「貪」和「鬥」的哲學充斥官商社會。貪婪可怕之處是它會破壞整個社會的和諧。縱觀歷史,在上掌權的貪圖財權,往往是亡國收場。使徒保羅教訓我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4]

甘地曾經說:「Live simply so that others may simply live.」在今天全球化的社會,這名言可能要改為:「Live simply so that we all may simply live.」了。

Impalas and Lions

註釋:
[1] 引自 Christopher McDougall, Born to Run: A Hidden Tribe, Superathletes, and the Greatest Race the World Has Never Seen.
[2] 草原沙漠化的過程,見 http://www.ted.com/talks/allan_savory_how_to_green_the_world_s_deserts_and_reverse_climate_change
[3] Greed is good - 是1987年電影 Wall Street 中的對白。
[4] 提摩太前書 6章6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