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抗爭

banner01

如果官員可以從家庭中學習,很多事情可以處理得體,人和氣順,就拿我女兒這些年爭取外宿做例子吧。

從家庭中學政治

送女兒到國際學校,享受了功課相對少的樂趣,但隨之而來的批判思考訓練會讓我們這些保守的父母「周身唔聚財」。女兒大概在六、七歲時,你鼓勵她外宿她也不喜歡,到十歲時,太太開始灌輸她我們的家庭規矩﹕不准外宿。那年紀她不置可否,我們則把門檻提高至不能再高,這可能嗎?

明知不可能,但把叫價提高,盡可能讓她習慣,然後慢慢減價,這跟政府或企業老闆的心志接近。到了十二、三歲,她開始嘗試了好友在自己家過夜的甜頭,然後她又爭取到我們的好友女兒家度宿。好了,她開始爭取到同學家過夜,不過在講數之前,她先邀請女同學來我們家度宿,我們無任歡迎,然後一天她提出要求﹕

外宿起爭論 對話避矛盾

女﹕我想到Liza家過夜。

我﹕不可以。

女﹕為什麼?

我﹕一早說了不可以。

女﹕為什麼?

我﹕家規!

女﹕What’s家規?

我﹕我們訂的規矩!

女﹕理由呢?

我﹕(總要有)怕你在同學家蝕底,容乜易畀你同學個老竇或者哥哥非禮。

女﹕吓,為什麼我的同學可以來。

我﹕因為我們不會非禮你的同學……

女﹕他們的爸爸和哥哥也不會非禮我……

我﹕你點知啊?

女﹕你又點知你唔會?

我﹕我……我梗唔會……

女:That’s not fair dad…

我﹕(個心諗﹕唔通你蝕底咗,我會報仇先fair)

我﹕(開始作古仔)嗱,即係咁,有一日你女同學嚟我哋屋企過夜,哥哥有一個男同學又嚟我哋屋企過夜,佢半夜夢遊起身非禮咗你個女同學,誰人負起這個責任……

女﹕(她一時答不來……)

哥哥﹕爹哋,你點都要畀佢出去一兩次……否則她……

我﹕好喇,好喇,一年只可以兩次……

女﹕多謝爹哋。

最後她年年加宿期,直至我年年萬分不願意加,最後各行一步,今天我其實本已放棄了,她又反而不習慣在外過夜.其實兩兄妹一早夾定「做世界」。

宜在問題萌芽時溝通

我就從這事看出,你若不爭取,家長們不輕易答應,但家長不堅持又太容易讓年輕人不懂珍惜,所以現代政治實在不宜只懂堅持而不知進退,傾偈溝通不在問題開始,而在其萌芽時期,否則真會家破人亡。

 

(原載於《明報》,2014-10-28,蒙作者允許轉載)

 

張堅庭

編劇、監製、演員,也曾擔任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曾獲得1982年及198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