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偉人的兩句名言

banner02

這次我想從兩句曠世名言說起。

第一句是18世紀英國文豪撒母耳·詹森(Samuel Johnson)於1774年所寫的“愛國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他痛批那些打著愛國旗號而專制濫權的人,是對真正愛國者最大的污辱。

第二句是18世紀愛爾蘭思想家及英國國會議員愛德蒙·柏克(Edmund Burke)在1775年的國會演說中所說的,“一個大帝國和小心眼乃是並存的疫病”。詹森和柏克乃是好朋友,他們也是當時英國開明改革派的重要領袖。這兩句名言其實是相同的。

18世紀的英國乃是重要的改變年代,而人們也知道這種年代保守和開明兩股勢力必然會角力拉扯。在保守的這一方,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和喬治三世,強調開明專制,尤其喬治三世在位的1760至1820年間專制程度最盛。他收買保皇勢力,形成“愛國聯盟”,於是王權擴大,喬治三世可以任意解散國會或褫奪議員資格。例如有個反對王權的議員威爾克斯(John Wilkes)即四度當選,4次硬被取消資格。

1774年夏天,詹森到北威爾士度假,碰到柏克,知道他們的一個議員朋友已被褫奪了資格,於是他在返回倫敦後,當年10月就寫了一篇《愛國者》,“愛國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這句名言遂告誕生。詹森指出,打著“愛國”的旗號而專制濫權,對真正的愛國者乃是最大的侮辱。他的那篇文章不長,但深刻地談到自由民主和權力制衡,後人已認為那是他寫得最好的經典文章。

至於柏克1775年的那篇國會演說,非常冗長,他談了3小時,後來被寫成文字,也是一篇長文。他以一種很公道的態度,在談當時美利堅殖民地的反英運動。

人們都知道,以前的美利堅乃是英國的殖民地,雙方為了印花稅而起衝突是在1764年,美利堅人民最初只是在爭權益,根本沒有想到脫離英國,只是由於喬治三世愚蠢,用武力鎮壓,最後美利堅殖民地終於在1776年的大陸議會通過《獨立宣言》。如果我們今天回頭去閱讀,當可發現英國的開明進步派國會議員實在費盡心思,要化解這場對立衝突。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兩人,一個是開明領袖皮特爵士(William Pitt),第二個就是柏克。尤其是柏克的演說最有智慧的高度。

在美利堅殖民地出現反英運動之初,英國的開明思想家和政治家,即認為殖民地人民有權那麼做,因此他們反對壓制和動武,主張對話解決。可惜他們的主張不被採納,最後遂使情勢一直惡化,美國終於脫英獨立。柏克在《獨立宣言》的前一年,即1775年的那篇演說,用心非常良苦,他直言,如果動武,殖民地人民對英國的感情就會被傷到,合理的對話空間就會失去。

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一個大帝國和小心眼乃是並存的疫病”。他認為當時英國已成了新興的大帝國,因此英國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的小心眼,而應提高自己的國家高度,形成大心胸,向世人證明英國也是可以變成很偉大的,柏克這句“大帝國不能小心眼”,對英國影響至巨。以前我讀到柏克那篇演說和那句名言時,其實頗為感動,後來我也喜歡引用這句話來談中國的未來。

中國以前積弱,國家處境艱難,因此中國社會很有戒備之心,遇事格外謹慎,強調國民必須愛國。到了現在,由於全民的努力,中國已經崛起,不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第二。當中國強大,不但自己的人民,周邊的國家,自然對中國的要求和期待變多。但對這些期待,我們不能誤認是找它的麻煩,而應看成是對大國的勉勵。柏克當年就說過,大帝國不能小心眼,而必須用大胸襟看自己,提高自己的格局,證明自己也可以變得很偉大。柏克的名言,對中國人應有啟發與鼓勵!

icon2

(本文原載於《南風窗》第526期(2014.10.22-11.4),蒙《南風窗》允許轉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