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反佔中人仕以暴力襲擊佔中集會者時,有市民為這暴力行為喝采。從小師長就教導我們暴力是不對的,我們尚且可以明白「以暴易暴」,但贊同用暴力去襲擊和平集會的人實在令我們覺得費解。表面上這些人討厭佔中影響他們的生活,所以佔中者受「懲罰」就是大快人的心事,也許這叫他們去支持暴力。然而使徒約翰早在二千年前已說出了真正的原因。
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也出現了支持暴力的事情。根據蘇格蘭聖安德烈大學著名釋經學者Richard Bauckham 的解讀,在啟示錄中,約翰用「獸」去像徵羅馬政權,「獸」戰無不勝,代表羅馬的軍事力量,以暴力征服其他民族並壓制國內的人民,包括當時在猶大地的以色列人。然而「全地的人」卻拜這獸並支持牠的暴力(啟13:1-8)。約翰又說有「大淫婦」坐在「獸」上(啟17:3-5),「大淫婦」象徵羅馬的商貿,令帝國和其中的商人極為富有(啟18:3)。「大淫婦」坐在「獸」上,指出羅馬帝國以暴力帶來國中「和平」,有和平穩定商貿就得以發展,商人和帝國就富有起來。但這穩定和財富卻是建立在暴力和欺壓之上。所以「全地的人」拜「獸」,並不是拜牠的暴力,而是拜暴力帶來的「繁榮穩定」。[1]
這指出了暴力吸引的原因。今天香港有人喜愛暴力,不是愛暴力本身,而是在拜「繁榮穩定」。從回歸前開始,「繁榮穩定」已變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因這價值暴力可以鼓勵、普選的承諾可以讓路、市民的聲音可以不聽、警察可以變質。原來「繁榮穩定」才是香港真正的「基本法」。政權亦不斷用「繁榮穩定」去合理化自己的惡行,並分化社會,叫市民彼此相爭,忘記了真正的敵人是誰。
然而約翰說建立在暴力和不義之上的繁榮穩定必然傾倒(啟18:1-2)。但因繁榮穩定確實吸引,所以當它傾倒時,必有人為它哭泣,並為商貿停止而感到悲哀(啟18:9-13)。繁榮穩定對信徒也十分吸引,所以上帝吩咐他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啟18:4)。也許這就是使徒約翰寫給今天香港教會的信,叫我們不要拜「繁榮穩定」, 不要因維護經濟就縱容不義,不要為著城市或教會的穩定就放棄作為先知的重任。初期教會被逼迫時,約翰仍寫下啟示錄去指責羅馬政權的暴力和不義,今天香港教會蒙神恩典已立穩陣腳,若我們不指斥政權的不義,以行動活出愛和公義,聖靈給我們寫的信又將會是如何?
註釋:
[1] 釋經參考Richard Bauckham, The Bible in Politics: How to Read the Bible Politically, 2nd edition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0), 85-102.
Photo credit: Chau Ho Man
我不太認同用這向度解說香港政權就是獸。從最近警方的行動, 雖然有不盡善之處, 但佔中本身何嘗沒有不足? 若爭取民主, 可以將別人福祉置之不理, 又是否另一種 “膜拜”心裡的獸。心中的理想民主是1終極美善,還是如啟示錄所提要等候新城耶路撒冷的出現? 大家都是瞎子摸象,以為手執真理,能為人民而戰,甚至犧牲。
香港警察是世界公認最有紀律之一, 若今天出現不如”人意”的舉措,恣意放大其缺失, 甚或冠以黑警, 或警黑合作。這是甚什道理? 昔日羅馬政權會讓大家佔領街道1個月而不暴力流血清場嗎? 羅馬政權會平心靜氣地與百姓學生對話嗎? 西方民主國家有那一國在此佔領下,使用比香港少的”警方武力”? (我肯定香港使用的武力和尅制遠超過任何一個西方民主國家)。最大的獸(經濟)不是香港, 是大家口中民主國家, 尤其是美國。它控制住多國的經濟、”民主”、武器、科技等,美國才是我們最要担心的對象。
儘管各人有不同政見, 但最為香港自豪的是法治和自由。昔日羅馬政權能給嗎? 現在我們都擁有, 但是一到民主議題, 大家為何可公然破壞、不尊重這些核心價值? 難道這 “民主” 就是大家的一切? 可以凌駕法律、相互尊重、別人空間,寧可玉石俱焚, 在所不惜? 香港原來是那么不濟, 大落後於人嗎?
公民抗命背後要伸張公義。羅馬政權的不公義, 在於透過其武力震懾各民族, 不聽者死, 完全沒有轉彎餘地和空間。馬丁路德金為不同膚色發聲, 甘地以非暴力抗爭英人暴力, 得到世人認同。因為他們都是真正為公義、不平等發聲。今日香港是為”更民主”爭取, 不能完全訴諸不公義,故才引起各方都抱大同見解。爭取手段更是分岐。
人如何謀算, 成事仍在耶和華。再進逼官員, 他們可以真的作得了主? 即使下了台, 民主就會來? 還是只在除去大家 “眼中釘”, 而把別人都壓上?
以上一點個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