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者與政府皆應調整策略,避免香港進一步撕裂

banner01

欣欣:

暑假已經過去,你回到英國繼續大學學業已有兩個多星期,在這段時間,香港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抗爭和動盪,昨晚旺角街頭更演變為衝突毆鬥,令多人受傷,使大家憂心忡忡。

你也知道,父親是一個情緒非常穩定的人,自從你媽媽七年幾前離世後,我已經沒有真正流過眼淚,但這段時間情緒難免波動,特別是星期日警方出動催淚彈之後, 我心裏很實、很痛,第二天禱告時,眼淚不斷流出,不斷地問:我讓怎樣回應才能符合上帝的心意呢?當中一個重要的學習,是不要以偏概全。

人性的弱點,是會以我們有限的接觸,很快推斷出一個結論。當我們見到完全和平的示威者受到催淚煙影響時,我們很容易推斷警方是濫用武力,但另一方面,當前 線警務人員可能遭遇到無理謾罵時,他也可能很容易推斷到很多示威者都是同樣無理。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太快下結論,不要以偏概全。

事實上,這段時間,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整體而言,無論是示威者還是警方,都保持到極度克制,當然也會有負面的事例出現,令人氣憤、心痛,但我更要提醒自 己,要從正面去看更多美麗的事物。從這幾天的觀察裏,我真的看到很多很多好漂亮的圖晝,看到香港人的高質素。我看到很多示威者極度和平,不斷對其他人說: 警察不是我們的敵人,他們也盡忠職守。當人有無理謾罵警察時,身邊的人願意挺身而出勸止,叫人冷靜。警察專業地努力維持治安,即使遭到無理謾罵仍然是罵不 還口,當謾罵者被其他人攻擊, 警察秉持專業,阻止襲擊的出現,拘捕襲擊者。我看到香港這幾天雖然好像進入了一個無政府狀態,但神奇地,各個被佔領區域仍然是井井有條,各人自發地成立物 資站救護站,義工不辭勞苦收集垃圾、清潔廁所。我相信這裏展示的,是全世界都找不到的文明素質。若果能夠堅持這種文明素質,我絕對相信香港可以成為中國甚 至是全世界的典範。

欣欣,你問我究竟這場抗爭運動如何才能「收科」?如何才能避免香港進入進一步的撕裂,甚至流血的地步?坦白說,我並沒有好答案。從來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 抗命能否成功,有賴於其道德感染力,所以抗命者越能做到愛與和平,就越能感動身邊的旁觀者。當年馬丁路德金帶領的民權運動,成功的其中一個轉捩點是一份報 章頭版刊登的一張照片:警方釋放警犬衝向示威群眾,一個黑人青年迎着警犬,面容毫無怨憤,反而帶着平和和自我犧牲的表情。這張相片讓看者見到對比,他們會 問:我究竟站在那一邊?我是否繼續容許當權者以無理暴力對待這名黑人青年?

欣欣,你知道因著我的崗位,我是刻意不去表態支持還是反對佔中,若果那些參與公民抗命的人真心要爭取民主,他就要問自己應該繼續用甚麼手法去爭取?當他們 擔心警方會以胡椒噴霧去噴他時,以雨傘去遮擋是否一個好的手法?因為當使用雨傘,就要接受有機會傷害到前線警務人員這個客觀事實,亦有機會被認作為襲擊, 甚至執政當權者如果要利用,就可以利用這些鏡頭令旁觀群眾認為情況混亂,搞不清誰是誰非。若果參與公民抗命的人可以放棄這種鬥爭手法,我認為整個民主發展 已經得到一個很重大的突破,就是喚起很多人的公民覺醒。至此,我認為民主抗爭應該進入另一個階段,調整策略,減低對其他人的影響,凝聚參與者深化民主,避 免民情有任何逆轉,由本來支持示威者,變成對他們的反感。不要只去譴責謾罵,而是該問:到底如何做才能避免香港繼續撕裂?

執政當權者同樣要作出調整,放棄用鬥爭或者高壓手段去壓制示威者,應該是有效去疏導他們的情緒,進行有用的對話。我認為,要讓這個對話更有效,不是與學生代表對話,而是可否派出更多官員和很多和平的示威者進行分組討論,了解他們的心聲,如實匯報予政府及中央政府知道,明白他們的訴求,不要只是只問立場,不 問是非。

欣欣,最後有三句說話想提醒你我及全港的人: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

請你繼續為我、為香港禱告。

爸爸
2014年10月4日

 

香港家書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製作
http://programme.rthk.org.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p=1085&e=280239&d=2014-10-04&m=episode

 

Photo credit: K. Y. Cheng

 

張達明

張達明出生於香港,並於香港受教育。於1986年,他獲香港大學法律學士,並於翌年獲香港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畢業後投身法律服務,於1994年成為香港孖士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1996年底開始任教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至今。於過往全職執業期間,張達明的主要專業範疇包括建築物及城市規劃條例上訴,司法覆核,專業疏忽索償,建築物及建造訴訟,及一般銀行及商業訴訟。 張達明經常就法治及其他法律事宜接受傳媒訪問,亦曾以義務性質幫助多個刑事案件被告人,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臨床法律教育課程總監,亦參與下列公共服務: -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成員 - 上訴委員會(房屋)成員 -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成員 - 香港法律會公益法律服務委員會成員 - 香港防癌會義務秘書暨執行委員會委員 太太謝寶英2007年因為乳癌離世,育有一子一女。張達明曾於不同場合分享與太太共同面對癌症的經歷,及教養子女的心得,為2007年恩雨之聲「告別凡間」節目,2010年4月“父母成長路網誌”「巨變中的愛子歷程」(http://hk.myblog.yahoo.com/parentblog/article?mid=18149),2010年12月11日信報“政在生活”「再沒有為她流淚」,及 2012年12月18日爽人物:「怯場律師 無懼捍衞法治」(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18/18105967) 的專訪嘉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