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袋住先』、『有票梗係要』對大眾有一定吸引力?很簡單,因為口號能夠捕捉人們「有便宜唔駛洗頸」的心態,見有『著數』、『平貨』,有誰不去搶購呢?正所謂『執書行頭、慘過敗家』嗎!只要眼前打節貨品有點亮麗、悅目,有點功能,價格在負擔能力內,再加上優惠期限、「最後三天」、「最後廿件」等宣傳技倆,人好容易就不加思索,先搶購幾年,免得錯失良機。
利用群眾『怕執輸』的心理進行市場推廣,真是萬試萬靈。家中過期食物、用品,從沒穿過的衣物,沒用過的食具,沒看過的書籍等,皆是這種『掃平貨』消費行為的成果,用它來推銷無用的「落閘」方案,真是既合適又有效。
『袋住先』的誘惑,彷似地心吸力,沒多少人能逃過。明知「便宜莫貪」、「平野無好」,甚至受過教訓,可是,『袋住先』的誘惑仍有效。它的吸引力,似乎不受性別、年齡、學歷、專業、社會階層等因素影響,人們每次踏進商舖,總是尋找特價貨,想『搵著數』。
『袋住先』的誘惑成功之處,在它抑壓理性、道德思維的功能,把大家的眼目集中在眼前『著數』模糊的影子上,例如『有票梗係要』,鼓勵大眾不要想太多,亦不要深思,不用認識『著數』的功能,不用考究『著數』對己、對人、對下一代的影響,最緊要是把握眼前機會,弄它到手,一切隨後再作打算。
『袋住先』的誘惑,複製了人類第一次受誘惑的邏輯。創世記第三章,首五節記載了蛇和夏娃對話,討論對神命令的理解,包括不可吃果樹的數目 (1-2)和吃了禁果的後果(3-5)。突然,這理性的討論,在第6節中止了,夏娃再沒回應蛇,沒有反駁蛇的言論,沒有質疑蛇的看法,更沒有嘗試求問神。突然,夏娃不再關心神到底說過什麼,不再考究命令的條文,不再思考,不再發問。她只關心眼前樹上的果子,她只看見那『著數』,看見「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便伸手『袋住先』,摘下來吃了,又給了亞當吃。
夏娃的轉變,叫人震驚,一下子便停止思考,停止理性討論,一下子拋棄向來所信奉的原則和行事標準。瞬間,夏娃忘掉了大是大非,連自己的創造主也不放在眼內,意無返顧地伸手取下致命之果。亞當也是如此,輕易地接過禁果,『袋住先』,吃下去。
叫人同樣震驚的,是在政改議題上,政府竟然叫市民『袋住先』,叫市民不去思考、不去發問,用『有票梗係要』這些反智、懶惰的言論去迷惑人。請小心『袋住先』的誘惑,大家不要關掉大腦、停止思考,不要因小利而失大義,不要為了『著數』而放棄是非黑白,要拒絕謊言,拒絕『袋住先』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