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原來卻是得著

afu-banner

地動山崩,牆壁歪斜,天花板墜塌。你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肯定是立刻奪門而出!

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已經進化到萬物之靈的人?一步衝,適者才能生存。大自然的規律是大寫的「強存弱亡」。我奔,故我在!

黃福榮也奔。本來已經逃離險境的他,卻奮不顧身地從安全空地衝進院舍救人,他的反應極為神速,迅即救出兩個人,又衝返災場再救三名孤兒,並以血肉之軀擋住塌下的三米厚瓦礫,換取三名孤兒逃出生天的瞬間。

政客不假思索地說:「這是香港精神!」其實懂得搶先說這句話才真是香港精神!

傳媒、網民急急追捧他為「香港之子」,但這是一股轉瞬即逝的造星熱呢,抑或是真正的公民教育?

我們的社會有許多勝利的桂冠,卻沒有生命的震撼。在量化的價值觀裡,我們既計算又比較,精於衡量代價和報酬的關係,卻漠視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afu-icon阿福的震撼,正因為我們看似樣樣都有,卻是一無所有。他的樸實令所有成功的香港人慚愧,他的付出顯示物質富裕的虛幻,他的扶貧行動比一切的理論和計劃更切實。阿福的震撼,正因為他發出了極罕有的生命光輝,揭示了最基本的生命奧秘。

阿福不是超人,只是一個平凡的老百姓。他是貨車司機,身體有病,甚至曾經向友人透露失去了生存的動力。但他有一顆關愛的心,一份無私的執著,更有不誇不躁,堅忍沉默的一番付出。

他曾經感歎地說,「可能只有在我做一些幫人的事件中,我才可以感到我自己的存在,才可找到自己在這個世上的價值。」他不是哲學家,卻在實踐中體驗出生命的真諦,原來「施比受更為有福」。

生命本來就是恩賜。嬰孩哇哇墜地,在母親的懷抱裡,我們已經體會到生命的力量和美麗。母親的生命是愛,愛就會付出。原來生命的真正意義不在競爭,而在分享;不在擁有,而在付出。白白的領受,白白的施予。

從競爭、擁有的角度來看,死亡肯定是生命的詛咒,死亡使到一切的競爭和擁有都化為烏有;但從分享、付出來看,死亡卻可以是生命的祝福。就好像一顆種籽,如果不落在土裡,永遠只是一顆;但如果種進地裡生根發芽,它自己雖然破裂消失,但卻結出更多種籽來。只有在實踐中體驗到生命的真諦,阿福才會無悔地說:「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給的幸福。」

阿福的震撼,正因為他平凡,但他的生命卻不平凡。

阿福的震撼,正因為這是每一個你我都可以有,應該有,但卻不都願意有的生命。

無私的付出,原來是豐盛的得著。

 

 

江丕盛

學者,積極推動信仰在公共領域發聲,並參與跨學科、跨文化和跨宗教之間的對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