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拉票?誰的支持?

宗教信仰與議會政治banner bg

「陳一華牧師希望把愛與包容的信仰理念帶進議會,本來無可厚非。可是,他的助選團隊中的江丕盛博士,卻以道成肉身來形容陳的參選。任何對聖經稍有認識的人,也知道這是用於耶穌基督身上的表達,說上帝如何成為人並把真理帶到人間。這點相信身為公共神學領域專家的江博士不會不知。這個十分誇張和不合理的表達可能源於江博士對陳牧的為人有很大的信心,只是陳牧雖是個有經驗牧者,但對於政治卻是位初哥。有偉大的理念,並不表示有能力實踐,牧會做得好,從政可以一團糟。我們適合把候選人神化嗎?」[1]

我在《時代論壇》的文章提到道成肉身只有這兩句:「道成肉身的基督信仰更必須深入民間,以人為本、造福社群。」「道既成了肉身,住在眾人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就會尋求在人生命的各層次,包括公共生活、言論、行為等展現出來。」[2]

我的文章完全沒有提及任何候選人的名字,如何能從上述兩句就推出我「以道成肉身來形容陳的參選」,進而「把候選人神化」了呢?再者,第二句話早在半年前就已經出現在我的Facebook上,與陳無關。[3]

再看看我為陳所寫的「助選文」吧。上述第一句話有在此文出現。然而,在649個字中,陳的名字只僅僅出現過一次,而所説的卻是「不久前剛認識」他,然後緊接著就強調「這個支持的意義⋯⋯是我對某一特定參政理念的認同。以其説這是我對某一特定候選人的支持,還不如說,這是我們共同對某一特定參政理念的認同。」[4] 這些文字能説得上是「十分誇張和不合理的表達」嗎?能推出這「表達可能源於江博士對陳牧的為人有很大的信心」嗎?

宗教信仰與議會政治icon bg一而再,再而三,我所要強調的是我對「某一特定參政理念的認同」,這一參政理念是我近年來和幾個學者朋友所關注的,即「多元的議會文化可以有也應該有宗教聲音。在充滿衝突張力的議會政治中,宗教可以為也更應該為弱勢社群發聲。」如果在這時刻我會提到某一個候選人,公開表示支持他參選,無他,就只因為他和我,以及我的學者朋友們,都共同認同這一特定參政理念。

但習慣了只看「政治文化的派系之爭」以及「政治角力的人脈關係」的讀者還是忍不住非「把焦點集中在誰支持誰」,放在「誰為誰拉票」上不可,然後就創意十足,上綱上線,捶胸頓足地説,「哎呀,你怎會不知呀,你錯晒,無語。」

這真是一個沒有文本亦照詮釋佯閱讀的時代!是以,我刻意地,不耐其煩地引用了自己幾篇短文的句子,就是切望讀者勿讓回應脫了繮,遠遠拋離閱讀和聆聽。「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雅各書》1:19b)

我從來沒有說,也不可能會這樣說,「某某是牧師,所以我們應該支持他參選」,或是「某某是基督徒,所以大家應該支持他參選。」似乎以為只要標榜了某某是牧師或基督徒,就可以獲得信眾的神聖一票。其實,只要稍微用心,讀者肯定會留意到我上述幾篇短文多處都提到宗教,因為我不是只為基督教說話,更不是專為牧師拉票。我衷心期盼「多元的議會文化可以有也應該有多元的宗教聲音。在充滿衝突張力的議會政治中,每一個宗教可以為也更應該為弱勢社群發聲。」

牧師參選,在香港特區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有如騎驢子的王進入充滿衝突、張力和血腥的耶路撒冷,有點不倫不類,更令人滿不是味道。「要做議員,便請就議案說明你支持/反對。不要告訴我,你做議員是恥笑爭拗。要不,你就是無知的自滿。」

我們所支持的是一個嶄新理念,因為在這次選舉之前,未曾有人清晰而公開地表明以基督信仰和精神進入議會。更重要的是,這嶄新理念絕對值得我繼續支持,並且其價值並不繫於任何一個候選人的榮辱成敗,正如「少數族群進入議會」這理念也絕對值得支持,並且其價值並不繫於任何一個少數族群候選人的榮辱成敗。

支持一個人參選,並不代表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這人做宣傳。基於一個嶄新參選理念支持一個人,也不代表這人將來一定有能力可以完全體現這一理念。政治人物的榮辱成敗,參選理念的是非正誤,孰輕孰重?參政理念在選舉中往往只是淪為陪襯候選人的綠葉,我很憂心這情況會繼續惡化,特別是不少基督徒也抱持這種心態,實非香港之福。

註釋:
[1] <張強生:我們需要這樣的政教合一嗎?>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74179&Pid=1&Version=0&Cid=145&Charset=big5_hkscs
[2] <江丕盛:宗教信仰與議會政治>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74034&Pid=1&Version=0&Cid=837&Charset=big5_hkscs
[3]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kang-ps/江丕盛福音信仰與公共價值/355498424483551, 2012年2月25日
[4] http://www.chanyutwah.net/?p=495

 

 

 

江丕盛

學者,積極推動信仰在公共領域發聲,並參與跨學科、跨文化和跨宗教之間的對話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