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

banner01

《竊聽風雲》系列開啟於2009年,由麥兆輝、莊文強聯合創作,以內幕交易和竊聽為主線,講述個人在金融市場中利慾薰心、反轉黑化的故事。前兩部上映後,在陸港兩地都獲得了不俗口碑。在日前上映的《竊聽風雲3》中,導演選擇了房地產黑幕這個熱門題材,將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末的香港。新一集不僅題材較前兩部有很大不同,風格上也是差異很大——竊聽和揭露行業黑幕已經變成次要,重點放在了講述一個家族、一個時代的變化上。儘管如此,第三部還是延續了與前兩部相似的基調,即對各種利益格局之下人性的嚴肅拷問。

影片講述了香港新界圍村陸氏家族在房產開發交易黑幕後的故事。故事開始于村民羅永就故意醉酒撞死了異姓兄弟陸永遠,替陸氏家族剷除了房地產公司上市的障礙。羅永就5年後出獄,發現陸氏家族族長陸瀚濤和其女陸永瑜以及女婿已經坐擁新界最大房產公司,而陸家兄弟陸金強、陸永富等人由於沒有分得公司股份,則暗地裡瘋狂擴張勢力。不久香港房產巨鱷邀請羅永就共商大事。羅則因為懷念與永瑜昔日的舊情,一方面充當代表與大鱷交涉,另一方面又幫助她監視陸家四兄弟的行蹤。而出乎羅預料的是,永瑜、濤叔和金強四兄弟各懷算盤,幾方竟大打出手。最後,永瑜為了公司成功上市不惜害死阻撓自己的父親,隨後被發現自己遭竊聽的金強等人報復,經過一番搏殺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同歸於盡。

縱觀竊聽三部曲,這一部應該是整個系列裡人物最多也最複雜的一部。複雜的人物關係引出各條矛盾衝突。有作為原住民家族和金融大鱷、地產商的矛盾,也有陸家內部的矛盾,還有陸家作為權貴集團與普通村民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影片中的新界不過是一個縮影,而兩位導演除了借此對普遍存在的地產霸權和貧富懸殊進行控訴外,更向我們揭示出一幕在商業巨浪之下發生的人倫慘劇:故事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幾乎無一例外的以反面形象出現,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恨、爭鬥與仇殺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相比之下,人物扮演的各種身份如董事、族長、合夥人,甚至情侶、父子、兄弟,都不過是表像,撕下面具後大家的本質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平等而貪婪的人。

基督教教義中關於貪婪是罪人本性的觀念,常常是國人最難接受的。由於長期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人們似乎更願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那一套。如果我們成年後變得自私世故了,錯不在自己的本性,而是世界誤導所致。因此,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宗教應該是鼓勵人,勸人向善的。近代以來,隨著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傳入,人們則越來越相信本性的提升可以憑藉改造外在的物質環境而一勞永逸的完成。宗教作為精神鴉片的一種,已經變得無足輕重的了。但是如果細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些觀念都既高估了人性,也輕看了宗教。不錯,基督教的經典中也有勸人悔改的教導,但首先是以揭露人性中根深蒂固的醜惡為前提的,而且有趣的是,這些醜惡經常與家庭和財富糾纏在一起。

舊約中記載以色列民族的先祖雅各,上半生曾兩次被千里追殺。前一次因為他偷取了本屬於哥哥的繼承權,想把所有家產據為己有;後一次因為他用計將岳父羊群中的優良品種都收入囊中,激起了對方整個家族的嫉恨。雖然後來雅各被神呼召,成為一族之長,但是晚年的他似乎並沒有汲取教訓。在決定繼承權的歸屬問題時,他偏袒的做法最終又釀成了膝下眾子間以命互搏的悲劇。“雅各”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抓住、排擠”,這恰好是對其人執著本性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其一生遭遇的深刻總結。相比於雅各,今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新界家族其實更像是舊約故事的當代華人翻版,所不同的只是故事的場景。

一部好的影片就像鏡子一樣,從中我們可以更加看清自己。《竊聽風雲3》正是這方面近來少有的力作。或許,在目睹了影片赤裸裸呈現的人性之惡後,觀眾們大可不必一邊感慨一邊跟著哼起片尾的主題曲: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又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俗流滔天?此時呼喚青山也好,碧海也好,都不過是不敢直面我們本性真相的自欺欺人罷了。

 

ic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