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眼看來,這是個很愚蠢的問題!因為我們都不願被騙,而本文作者竟然以此為題,不是更愚蠢嗎?
各位,請多給數分鐘,先讓我說一個真實故事。
數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我在台北逗留數天。剛巧遇上選舉,而當時高雄市市長選舉爭持激烈。當時的台灣總統,特別「南下」,在當地的一個「作勢晚會」中發言。他在台上說,如果與他同一個政黨的候選人當選,他會搬到高雄居住。我在電視機看轉播,登時目瞪口呆:台灣的主要政府機構,基本上都在台北,總統怎可能在南部居住呢?單是高鐵(Speed Rail)的車程,已經超過一小時。難道每天坐專用直升機(helicopter)上班嗎?但叫我吃驚的是在場人仕的反應:大家歡呼喝彩。(後來該候選人果然勝出,而總統則繼續留在台北)。
翌日,我有幸跟台大的幾位教授午膳,我便請教該事。有教授說,大家可能情緒激動,所以說話者與聽眾,都沒有冷靜分析。
筆者並非政治學者,也非心理學家,無能力亦無資格對此作出進一步分析。另一方面,我卻不禁想到一些問題:為什麼我們會設立這些晚會?如果明知道,屆時可能有機會「情緒激動」,有機會「失去冷靜分析」的能力,那這些晚會的設立又為了什麼呢?那些「演講」又為了什麼呢?那些轉播又希望達到什麼目的呢?請不要誤會,筆者絕對明白,經過一天甚至一周的辛勞,有人希望到酒吧、或者卡拉OK(Karaoke),去宣洩一下,舒緩壓力。在那些情況下,「情緒激動」、「失去冷靜」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在酒精的影響下,所作出的「承諾」,大家也不會當真。正所謂「歡樂時光」(Happy Hour),沒有人會在意。
但是,在政治選舉中,這些晚會,應該與「歡樂時光」,有所分別把!當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以致政治運動的「前線工作人員」,相信會有另一番解釋……
然而,「受騙」又豈止於「政治運動」呢?我們每天所接觸,各式各樣的廣告,又是否百分之百屬實呢?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賺取金錢」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才有「血汗錢」這個名詞。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相信,我們可以突然很容易得到一大堆鈔票呢?那些只是「借貸」,只是「欠債」,並不是「禮物」,是需要償還。而償還的過程,可能令我們自己,或者我們的家人,更辛勞的工作,更痛苦地作出各種犧牲。那麼,這些錢,又怎能算是「輕鬆」得來呢?正所謂「今天輕鬆,明日沉重」。
但是,我們總有些人,會選擇相信那些廣告,借下大筆款項,有些個案,可能會連累家人,甚至要變賣家園來償還債務……
很多很多年前,有人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我不肯定這是對的。這方面,其實有嚴格的學術研究,數據分析,將來再跟大家分享。在這裡只想指出,為什麼有人希望得到「鴉片」呢?為什麼,宗教之外,還有「欺騙」呢?這也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