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首是政府首長,百分之一百是政治人物,老百姓和他的距離很遠很遠,因為他的政治任務遠比我們了解的複雜多,但最近他的身分或許可以和我們拉近了,因為他終於嘗到當一名家庭CEO的責任和壓力絕不比特首少,任何一位家長面對反叛子女都沒有一套成文法,你去問父母,各有不同。父母、朋儕、同學皆是塑造自己性格的源頭,源頭減廢這環保詞用在青少年身上也貼切,源頭是什麼?
父母、學校、朋友都有份,而且不能說哥哥、妹妹都一起長大,為什麼她獨獨不一樣?
養兒育女沒有埋怨的空間,只有接受。
正正在這事情上,梁特首正式面對年輕人的躁動不安,他女兒的鮮明個性,對兄妹安穩性格的不以為然,對政治家庭的前台表演認為是前後不一,她對母親的評語,以英文而言是非常不客氣,信報的中文翻譯其實有點扭曲了她的的原意,如果用香港「寸女」的語氣翻譯,我認為下文較傳神:「對唔住,我媽咪冇你諗得咁醒。」
這句很多人以為冇禮貌的用語,其實我們家也聽不少,你和他們講道理?問題是我大仔比較憨實,二女頗反叛,三仔識走邊,但我們對三人的愛沒有偏差,他們對咱們的態度因應自己性格而有異。
梁太可能把自己的成長經歷視作一套穩定格局,用在另外兩名子女十分成功,但用在次女則得出另一結果,家庭中第二名子女較為反叛已成共識,但至於自殘則稍稍極端。梁振英在外工作繁忙,在家管理可能放手太太,溝通管道或許單一,女兒如果未能好好和母親溝通,父親又事忙而放棄和他表達,或表達了而父親為更重要的家國大事疏忽自己,更要命是政治人物要有在台上台下的差異,群眾要的個性和政治人物的個性常常有衝突,特首子女於家庭面對一活生生、滿有愛與爭執的母親,這種矛盾與爭執,天天發生,但香港政治家庭沒有這種訓練,也沒有舞台觀念,女兒看在眼裏,容易把母親台前的形象和家內對比,認為她表裏不如一。
在這事件上,我同情梁太,她肯定不理解女兒為什麼對自己如此苛刻,女兒同樣覺得母親總要把自己與兄妹相比。
我希望梁特首由此而明白現在社會撕裂,年輕人的不滿,如果把香港縮小成梁特首的家庭單位,他家裏的問題,不正正就是香港現在面對的問題嗎?
愛民如子 寬容對異見
我肯定梁振英面對女兒的反叛責難,他斷不會又打又罵,或者把她反鎖屋內,他只會嘆一口氣,細細和她交談,他自己的困難,他現在的困境,父親角色和政治人物的不相融,真情對話。這時候,語言偽術完全用不上,因為他的對手是自己的骨肉,最最重要是他不用向黨交代,不需要以上級下達任務的語氣和女兒交談。對香港時局,他應該以父親的卑微心態和社會溝通,如果他對養育成長的女兒尚且如此寬待,那麼對授權予他的香港社會,他更應以慈父的心好好溝通,以寬容態度對付異見,向中央爭取﹕讓他和香港人多點空間,好好處理家事。
中國的貪污,歸根究柢是父母對子女的愛,超乎黨國利益,自己對國家不信任,為了下一代,冒死把錢放到他們口袋,逼他們移民歐美,如果把人民視如子女,哪有官逼民反這回事,告訴我,哪位大官的子女孫兒不是在境外勢力的國度受教育的呢?
從我自己到林鄭、到梁特首、到立會主席曾鈺成都把子女送到英美而非北韓或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