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日本不同,德國深受基督教影響。基督教同樣承認人性本善,因為上帝造人是按照祂的形像和樣式,就是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然而卻由於人類始祖犯罪——違反神的命令,人性從此受到損害,表現為不能與神建立正常的關係,且不能憑藉自己的力量修復與神的關係,從而恢復原本人性的善。嬰孩雖沒有犯罪,但已帶有罪性,隨著漸漸成長這犯罪的可能性就會成為現實。可見,基督教認為人犯罪是必然的,沒有不犯罪的人。人得以被神赦免、與神和好,所要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本相——罪人,相信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是代替自己償付了罪債,因此人完全靠的是他力即外來的恩典才能得到拯救。雖然基督教強調不是靠行善得救,但得救的人必熱心行善趨向成聖,即所謂成於中而形於外。
此外,基督教在行事為人和處理人際關係上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上帝如何待你,你就當如何待人。在你還作上帝仇敵的時候上帝就愛了你,所以你也要愛你的仇敵;神的憐憫和赦免是白白的恩典,那麼你也要以恩待人、憐憫人,特別是寬待那些欠你的人,饒恕那些得罪你的人,如同上帝饒恕你一樣。

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形成的文化,可以說是一種悔罪型文化。基於上述信仰,人認罪悔改並非丟臉而是理所應當的事,真心認罪的人,會盡力彌補自己的過失;而饒恕對方也被視為美德,甚至不以對方首先認錯為條件。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德國政府在二戰結束至今都在道歉,且對受害人進行國家賠償,同時德國仍不失為有尊嚴受尊重的國家。
未完待續…
上篇:銘記與遺忘(一):二戰 • 日本
下篇:銘記與遺忘(三):二戰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