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社會 • 政治
從分歧中學習共存之道——評約翰•稻津《自信的多元主義》
自信的多元主義堅持一種信念,即我們可以承擔彼此的不同,進而為展開對話和互相說服創造機會。與司法實踐不同,踐行多元主義的信念對社會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意味著平等的挑戰:不論是在公開演講、集會遊行還是在罷工抗議中,她都需要在所投身的公民行動中充分表現出寬容、謙卑和忍耐的美德。
眾新聞與我的信仰
守望這座城市,像古代的城池守望者,每天登上城樓觀望,每當發現風吹草動,可能影響城中居民福祉的,便第一時間準確地大聲地向民眾報告,這可以是一份神聖的差使,是上帝交託信徒的終身召命。
五十幾歲人還可以講理想?!
如果公正可信的新聞媒體愈來愈少,歪理充斥,黑白顛倒,是非不再有公論,而你覺得心有不甘,這群人的理想就和你有關係。 這理想和基督信仰有關係嗎?表面上沒有,這群人開會商量的時候不會先祈禱,他們每天做的內容沒有宗教色彩,他們尋找支持也不限於教友圈子。然而,他們當中有不少是基督徒,願意以生命來見證信仰,願意每天守望所愛城市,願意燃點自己為眾人尋找希望。
上主沒丟棄香港
詩篇77篇7節:「難道主要永遠丟棄我,不再施恩嗎?」7節經文後(再加多一個7, 即777+7),第14節,詩人肯定地說:「你是行奇事的上帝,你曾在萬民中彰顯能力。」
上帝沒有「暗票」
對一個基督徒來說,自己怎麼投、為什麼投,除了自己知道以外,還有上帝知道,因為「黑暗和光明,在你(上帝)看來都是一樣。」因此,暗票實質上意味著投票的那一刻是神聖的,因為當人在暗處,不必面對任何人的時候,他仍然要面對上帝,他所做的要向上帝問責,他必須為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刺痛的記憶
這一段鮮血寫成的記憶,我相信在我餘下來的人生都不會淡忘。我知道自己是無辜的,我完全不明白為何上帝容許這樣殘暴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應該如何面對遇襲受傷這段刺痛的記憶? 在法庭經歷了與基督一起重溫受傷記憶,我忽然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遇襲受傷那一刻,在流著血等候白車那時候,基督原來也在我身旁,只是我沒看見沒為意,其實祂一直都在我身邊。這個發現,改變了我對苦難的記憶,令我不再懼怕。 今天,我常常回到鰂魚涌海旁,在那裏吹風、看海、散步、飲茶、食飯,不是因為我淡忘了刺痛的記憶,而是因為我在那裏與基督相遇,我的生命被基督改變。
ABC,不再有另一個 CY
這一屆的選委能不能繼續反映民意,給予所有特首候選人真正的壓力,逼使他們必須慎重對香港做出承諾和問責,為香港人選出 Better Alternative,就要看明天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的結果了。 你手中有一票,怎能不珍惜?怎可不投呢?
法治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你還袖手旁觀嗎?
我們斷不能再以尚存的點點法治去自我安慰,因為法治的毁壞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我們若再以輕忽的態度去對待這些毁壞,法治的全面崩塌必速速到臨。而法治一旦壽終正寢,則香港之淪亡將不遠。
- « Previous Page
- 1
- 2
- 3
- 4
- 5
- 6
- …
- 24
-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