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張達明
張達明出生於香港,並於香港受教育。於1986年,他獲香港大學法律學士,並於翌年獲香港大學法律專業文憑。畢業後投身法律服務,於1994年成為香港孖士打律師事務所合夥人,1996年底開始任教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至今。於過往全職執業期間,張達明的主要專業範疇包括建築物及城市規劃條例上訴,司法覆核,專業疏忽索償,建築物及建造訴訟,及一般銀行及商業訴訟。
張達明經常就法治及其他法律事宜接受傳媒訪問,亦曾以義務性質幫助多個刑事案件被告人,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臨床法律教育課程總監,亦參與下列公共服務:
-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監警會)成員
- 上訴委員會(房屋)成員
-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性罪行檢討小組委員會成員
- 香港法律會公益法律服務委員會成員
- 香港防癌會義務秘書暨執行委員會委員
太太謝寶英2007年因為乳癌離世,育有一子一女。張達明曾於不同場合分享與太太共同面對癌症的經歷,及教養子女的心得,為2007年恩雨之聲「告別凡間」節目,2010年4月“父母成長路網誌”「巨變中的愛子歷程」(http://hk.myblog.yahoo.com/parentblog/article?mid=18149),2010年12月11日信報“政在生活”「再沒有為她流淚」,及 2012年12月18日爽人物:「怯場律師 無懼捍衞法治」(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218/18105967) 的專訪嘉賓。
易地而處,擁抱公義
我衷心希望警方與示威者不要站在對立的位置,應以易地而處的思維,多一些體諒對方的難處,雙方各盡其職,互諒互讓,共同展示愛與和平,專業與克制,同心一致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
示威者與政府皆應調整策略,避免香港進一步撕裂
我認為民主抗爭應該進入另一個階段,調整策略,減低對其他人的影響,凝聚參與者深化民主,避免香港繼續撕裂。 執政當權者同樣要作出調整,放棄用鬥爭或者高壓手段去壓制示威者,應該是有效去疏導他們的情緒,進行有用的對話。
香港家書
劉進圖的遇襲損害了本土的核心價值,並且動搖了社會的基本底線,令言論和新聞自由受到威脅。我們唯有正視問題,不去淡化問題,才可以捍衛到我們珍惜的新聞自由和法治。
探討性傾向歧視法例的法理基礎
當政府不願意就反性傾向歧視立法進行諮詢時,我樂意見到平機會撥出資源就有關課題進行研究及諮詢。但我希望當局能深入研究立法的法理基礎,讓市民大眾在對問題有充分認識的情下表達意見。
十惡不赦 vs 真心悔改
在我們的刑事審訊體制下,任何一個被告人都有權利去測試控方的證據能否證明自己在毫無合理疑點下是有罪的,這樣做並不涉及任何誠信的問題。而作為一名基督徒應否選擇認罪還是抗辯,這就涉及事實的真相和他個人的選擇了。
從劉暉案看中港兩地法治比較
眼看目前内地法治似乎不斷倒退,筆者覺得非常痛心!但願香港能夠堅守目前一套成熟的法治,為內地豎立榜樣,幫助内地建立真正的法治。
維護「一國兩制」——憂心政府政策評估內地反應
報章披露特首梁振英會同行政會議下達命令,要求所有政策局由六月一日起,在他們提交給政策委員會或行政會議的文件中,須要加入評估內地政府、民眾、傳媒的反應的要求,但在提交立法會討論有關政策的文件時,則要剔除有關內地反應評估的段落。筆者希望立法會議員能強烈地要求政府撤回有關的新政策。
法治崩潰
我非常希望在涉及《基本法》解釋的官司時,香港政府願意重回正軌,不要再擺出那種輸打贏要的態度,為自己日後自行提請人大常委釋法去推翻終審法院的判決,留有後著,破壞香港的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