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畢業同學的最後一席話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不教導學生虛懷若谷,懂得凡事以不同觀點考量,聆聽和接納不同的見解,原諒得罪我們的人,扶貧助弱,方正不阿,如果我們的畢業生只懂求個人利益,不會自問對別人和社群有何責任,我們還未算完成教育的使命。

在時空的某一點

因為我們在乎,所以我們願意不計代價地,付出我們的時間、精力和感情。愛,往往需要付出代價,甚至必須承受其中的傷痛。雖然不同人有不同的選擇,但我想我們更應問的是:我們可以奉獻些什麼,付出些什麼,合力令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好?!

世界公民看出世界問題

這些候選人推廣意念,實踐夢想,遇到重重困厄,但他們沒有退縮。他們也是凡人,但卻能著眼於世界形勢和來自五湖四海人群的需要。他們每天應用學到的知識,應付這些難題。我們是否太過注重自己和自己的問題,忘記了一己以外的世界,以及如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造福人群?

少年滋味

想起辛棄疾的辭。今天的少年可真不是多愁善感,而是飽嚐愁滋味。我們作為父母的,作老師的, 可不要「欲說還休」,然後「卻道天涼好個秋」。

年輕人是社會的希望

Darkness cannot dispel darkness, and hatred is no cure for hatred. Peace can only be achieved if we replace darkness with true light, and hatred…

病榻隨想

在生與死的疑惑面前,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重視的事情。我向自己承諾:充實地過每一天。把每天都看成是人生的最後一天。

孩子你慢慢來

社會需要給予年輕人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長大、成熟。要容許犯錯,讓孩子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像花店的老祖母那樣責難年輕人,無助他們成長,對社會也沒有裨益。我們還要省思:為甚麼非得用一貫的方式行事不可?我們一定正確的嗎?

年輕人為何憤怒?

雖然我們的年輕人竭盡所能,但美滿生活和燦爛前程卻是渺茫的希望,挫折帶來失望,並逐漸轉化成社會的怒火。我嘗試了解年輕人的憤怒。我希望社會也能聆聽和了解他們。他們需要公共政策和措施,令他們對未來重燃希望。社會必須明白,我們的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我們的未來領袖

領導力是清晰勾畫願景,令群眾跟隨你向前邁進。如果你有僕人般的謙卑,知識廣博又高瞻遠矚,包容接納你的持份者,不會捨棄任何人,你當能領導團隊、組織、國家,邁向更加繁盛與和諧的境界。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香港今天的爭拗、改變......,衪才是主宰,我們不需要太過灰心,我們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你真正認識我,你就會知道,其實我正是很容易灰心、擔心的那種人),我對自己說,不要過份擔心、不要過份灰心,因為我們只是恒河沙裡的一粒。衪自有衪的計畫,衪的能力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衪的道理在深海之中。 我們真的是要常常緊記這句話:“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