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乏時情不盡

這四年的路,能夠走下去,要很用力很用心,才可以克勝迷惘和灰心。而當意念爆發的時候,亦是爭議及壓力最大之時,更是心力交瘁。我問自己還有力走下去嗎?但藏在心底對香港的情,不知為何總是難以割捨,推使我要繼續走,即使力乏要倒,還是要再次爬起來。幸有聖經以賽亞書的一段經文,給了我極大安慰,讓我有信心能走下去:「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以賽亞書» 40: 31)

聰明像蛇、純潔像鴿子

既做蛇,又做鴿子,只能以公義的方法追求公義。行公義的方法不應該違背所追求的公義,甚至更進一步,行公義的方法要與所追求的公義相符。

行公義的誘惑

誘惑是真實的,行公義者走得越前,行公義越成功,誘惑就越大。要防範誘惑,就需要行公義者由始至終維持清心,只為公義,不為自己。

知行合一

當人處於爭議焦點,受各方勢力脅迫,在多重壓力下,並不把公義只放在嘴邊,仍能在真實處境中,把所申述的公義實際地活出來,這才能真的說是懂公義。因此,「行公義」的根本原則是「知行合一」,實踐的公義與我們聲稱的公義理念是相符的。

合乎聖經的時代呼聲

公民抗命及民主憲政或許不是聖經時代的基督徒會用以實踐公義的方法,但只要公民抗命及民主憲政不違反聖經的中心思想,並是當代信徒沿著聖經演譯的歷史軌跡而達致,就與聖經是相容的。

聖經的時代意義

無論經過多少歲月,即使山河都轉動了,人的本質仍然不會改變。什麼是公義及如何實踐公義,都必然涉及如何理解人的本質。從聖經明白人的本質,就更知道如何在轉變的世界中把信仰真實地活出來。

公義路上沒有敵人

在「行公義」的路上,只要我們不把其他人視為仇敵,就不用對自己要求那麼高,「要愛你們的仇敵」。但若真的要嘗試去愛仇敵,只要我們相信即使在現世未必能完全實踐公義,公義的神在終結的日子必會審判一切不義的,就可能覺得也並非是那麼難的。

愛與公義

「愛人如己」與「行公義」實是銀幣的兩面。「愛人如己」是視其他人都是如自己一樣,都是享有尊嚴的人。「行公義」是建立起公義的制度,讓人可享有作為人的尊嚴。沒有公義的愛,不是真愛;沒有愛的公義,只是形式而非實質的公義。要「愛人如己」就要「行公義」,而「行公義」必是出於「愛人如己」。

民主與公義

「人有實踐公義的能力,使民主有可能,但人有行不義的傾向,令民主變得必須。」從人性的特性看,民主是當代基督徒追求的公義訴求之一,亦是基督徒在不完美的世界裏,所能有的最佳政制選擇。

五餅二魚

戴耀廷似乎更希望香港人能明白,民主精神不只是一人一票這麼簡單,而是如何解決公共紛爭,尊重差異又達至真正和諧這個目標。像聖經中可以分給無窮無盡的人吃的「五餅二魚」,在佔中議題上,人人都能感到「自己有份」,感到被尊重,大家都是持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