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iQuest微信:iQuest-hk
iQuest微博:@格思iQuest
珠璣集
-
楊硯:
《路加福音》成書時,奧古斯都所建立的“羅馬統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已接近百年。路加刻意將耶穌的誕生放在羅馬帝國的場景下,意在敘述了另一曲“彌賽亞頌歌”:一個普世的救恩(“凡有血肉之軀的,都要看見神的救恩”;路3:6),並且他所開啟的“偉大世紀”不囿於百年,而是惠及千秋萬代。 2014-12-22 -
楊硯:
真正的共識與和解顯然無法建立在否定訴求或強權諭令的基礎上。無論是人間的暴力,還是神界的強權,都不是徹底解決衝突的良策。暴力不僅不能使衝突平息,更帶來暴力的不斷循環與加深;強權以一方的訴求壓制另一方的訴求,衝突只是暫時被壓抑,但根本沒有消解。相反,真正的共識與和解無從確立。 2014-12-13 -
曲藝:
無論是道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原則,還是上帝命令人類“管理”自然所要遵循的原則,都指出對自然資源應”取之有度”,即不能耗竭自然,應使之有喘息、生長的時間。 2014-12-10 -
李奕惇:
若我們擁抱上帝的慈悲,若我們珍惜壓迫者,我們有可能在上帝的恩典中扭轉壓迫的事實,突破被壓迫者與壓迫者的既定關係:我們再次視對方是有血有肉、有獨特性格、有自由意志的活生生的人,絕不會強行將對方「定了死罪」,也不會標籤對方「死牛一邊頸」,不會堅持對方一定死不悔改,反而容讓對方有轉念的可能,正如我們自己也被上帝如此容讓。 2014-11-28 -
江丕盛:
‧ 懂得珍惜所有的,才會感恩!
‧ 知道自己的缺失,才會感恩!
‧ 學習施予和寬恕,才會感恩! 2014-11-27 -
江丕盛:
網絡社交平台近幾個星期湧現的unfriend潮和退出潮反映了我們正在被非理性的憤怒和不寬容淹沒。在巨牆和雞蛋之間,我們又迅速地為自己築起了更多牆。
現時香港社會的對立、衝突和撕裂是廣泛和深層次的,因此,社會需要的溝通和對話也應該是廣泛和深層次的。一方面,政府的政改方案必須有充分的民意支持,才會有認受性,另一方面,社會也需要透過充分的聆聽和積極的對話,形成成熟和理性的民意,否則,恐怕只有情緒化的民意和非理性的群眾霸權。 2014-11-23 -
黃國維:
我們勇敢地把天國的公義帶進社會,比起躲在教會內「和而不同」地聚會更合乎上帝的心意。這樣,群體復和就不能透過「和而不同」去達致,而是必須在上帝真理的光照下,按公義去處理信徒間不同的政見。 2014-11-21 -
陳啟柏:
在商業社會中,做生意賺錢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生意涉及的是衣食住行等影響民生的資源,我們就應當特別小心。囤積居奇、牟取暴利是聖經所不容許的,換言之,是天理不容的。 2014-11-07 -
黃國維:
信徒惟有齊心挑戰和更正政權的罪,才能把「重價的合一」帶到教會和社會中。若我們噤聲以圖保護和諧穩定,就只是貪圖「廉價的合一」,不單縱容政權的罪繼續擴張,更是把「忽視罪」這罪帶入教會中,阻隔了信徒間「重價的合一」。 2014-10-24 -
黃國維:
今天香港有人喜愛暴力,不是愛暴力本身,而是在拜「繁榮穩定」。從回歸前開始,「繁榮穩定」已變成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因這價值暴力可以鼓勵、普選的承諾可以讓路、市民的聲音可以不聽、警察可以變質。原來「繁榮穩定」才是香港真正的「基本法」。政權亦不斷用「繁榮穩定」去合理化自己的惡行,並分化社會,叫市民彼此相爭,忘記了真正的敵人是誰。然而約翰說建立在暴力和不義之上的繁榮穩定必然傾倒(啟18:1-2)。 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