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後的復活

banner01

 

近來愛上了閱讀中醫經典,多了接觸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廿四節氣這些天文地理知識。發現復活節的日期年年不同,好奇是如何計算出來,查看之下,才知道原來跟節氣也有些關係。

我們慣常使用的西曆(即陽曆solar calendar)是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周期變化所制定的曆法,而猶太人與中國人則用陰曆(lunar calendar),雖然編制方法稍有不同,但都是按照月亮的圓缺月相周期來定曆法,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29.5306天),大月30日,小月29日。有關陰陽,《陰陽體用論》說:「動生陽,靜生陰,陰為體,陽為用」。有說西醫治病,中醫治人──西醫著重對症下葯(用),中醫著重不治巳病治未病,固本扶正(體)。從東西方曆法的陰陽選取,看中西醫學的側重點,相當有趣。

太陽一年裡在恆星間劃過的軌道稱為黃道,以360 度黃經來量度。二十四節氣正好把黃道分成二十四等份,即每個氣相差黃經15度。春分時黃經為0度。地球由春分點出發到返回原點所需時間稱為一回歸年,等於365日5小時48分46秒。所以若果由黃道出發點計算,春分才是新一年的開始。《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和秋分的晝夜時間剛好是平分的。春分之後,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漸變長,晚間時間漸短,陰漸消、陽漸長,直至秋分。

耶穌復活是在逾越節筵席後的安息日,即是在尼散月(猶太曆一月)十四日,月圓(Pascal full moon)後的主日。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中,定下了計算復活節的方法,就是在「逾越節月圓」(春分之後的第一個滿月)後的星期日。用2014年的陰陽曆計算,復活節就是在春分之後(3月21日)的陰曆十五日月圓(4月14日)之後的星期日(4月20日)。

大齋期(Lent,信義宗稱之為預苦期),由聖灰星期三(Ashly Wednesday, 3月5 日)開始至復活節前一天,一共四十天(不計六個主日),信徒以齋戒、克己、服侍、禱告、靈修等操練四十日,為的是體驗肉身(世界)的限制,更多明白基督的受苦;反思己過,記念上主。耶穌禁食四十天後,三次勝過魔鬼以食物、對天父的信任和萬國榮華的試探;祂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卻能勝過黑暗勢力的威脅,從死亡中復活,讓人見証祂是又真又活的神。

Lent亦指春天,字的演變緣於較長的日光。春分正是萬物欣欣向榮,陽氣升發的開始。主耶穌的復活,也代表神克勝肉身的死亡(陰),靈的上升重生(陽);春分之後,陽長陰消,光明大於黑暗,正好象徵主耶穌的復活為人帶來離開黑暗、進入光明的盼望。

在大齋期間,更多明白復活節與春分的關係,對主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有更深的領受。

小點

Dream Of Tomorrow總監,國家企業培訓師(中國職業資格認證),英國醫療專業局註冊藝術(戲劇)治療師,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創會成員。近年主力拓展企業培訓及戲劇治療。曾任職市場推廣,專責策劃企業推廣活動,建立品牌形象,協助機構塑造企業文化,並負責客戶服務及核心價值培訓工作。 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中央演講及戲劇學院,修讀戲劇及形體動作治療碩士課程,曾先後就讀香港浸會大學及南澳洲大學,分別取得文學士(宗哲研究)及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學)。

Leave a Reply